2022年第22期总书记和青年朋友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欢迎来到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我是领学人:陈可涵。

2022年5月18日,在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寄语青年师生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2年4月,我与120位青年教师给总书记写信,汇报我们深感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并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动人篇章的情况。

回望百廿校史,无论是李四光、程开甲,还是一代代归国报国的师生,在他们身上都彰显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时至今日,新一代南大青年也将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的嘱托,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之中。

立德树人,重任在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南大学子,我深切的感受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步伐。熔炉工程、五育并举、三元四维、新生学院。南京大学始终深耕育人之本,坚守南雍之道。

作为南京大学南悦乡村支教团的总负责人,我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求实求新”的深刻内涵,我和南大的小伙伴走进云南大山深处的山顶小学,回到苏北家乡的乡村中学,也站在讲台上,扛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将溶炉之火,传递,助力汇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让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向党和人民交上南大答卷。


答案:A,B,C

作为“羲和号”科研团队的一名成员,我们始终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大归国青年科研报国的谆谆教诲。从加拿大留学归国后,我和同学们积极投身于我国第一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研发工作和太阳爆发活动的科学研究。回望百廿校史,从中国科学社到SCI领跑者,从科研的“五朵金花”到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从“龙虾眼”到“羲和号”,南大人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

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走在新时代前列,站在两个大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新一代南大青年将继续以“科研报国”为价值追求。努力驾驭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助力破解“民族复兴大业如何实现”“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广大青年寄语,“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做表率”的殷切希望。从“学衡派”的“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到匡亚明老校长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从域外汉籍研究到三位一体的中文学术评价体系,南京大学始终坚定的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自信与智慧。今天,中国青年拥有无比广阔的世界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我们将坚守中国立场,站在世界角度,用好国际话语,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南大青年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昂扬青春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好了,今天的网上团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青年大学习操作指南
第一步:进入“青春上海”微信公众号
在菜单栏找到“青年大学习”点击进入

第二步:点击首页的“立即学习”
跳转至青年大学习页面进行学习

第三步:点击“立即参与”
跳转到组织选择页面

第四步:根据页面提示
选择自己当前所在团组织的信息
并填写所在团组织的个人信息


第21期各学院参与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