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由上海市委统战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欧美同学会共同主办的“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图片巡回展第二阶段在上海建桥学院启动。
“恰同学少年”第一阶段图片巡回展在复旦、交大等11所中高校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为了让更多师生近距离接触红色奋斗的历史,第二阶段的巡展走进临港新片区,上海建桥学院是巡展的第一站。
本次展览分成 “为党留学——求索”“为国留学——奋斗”“ 为梦留学——报国”3个篇章,全面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留苏”历史进程,集中展现留苏学子在立党、兴党到强党的百年征程中所作出的突出历史贡献,展现广大留学人员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下面就和桥桥走进这次巡展吧~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历史知识,可以在3月3日 -3月16日前往图书馆二楼大厅观展哦~
❖
为党留学 为国留学 为梦留学
负笈千里求真知 丹心一寸图报国
❖
序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派遣留学生赴苏俄学习100周年。
回望中国共产党从立党、兴党、到强党的百年征程,几代留苏学子把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矢志不渝跟党走,追求真理、刻苦学习、无私奉献,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用一颗颗赤子之心,谱写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第一篇章《求索》
引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旅欧勤工俭学和留苏学习的进步青年相继回国,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志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01
建党与留苏
沸腾的1920-1921年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0年3月,李大钊首先在北京大学发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此后,共产国际派出维经斯基小组来到中国,先后会见了李大钊与陈独秀,开始酝酿和准备建党,也为中国留学生留苏奠定基础。
同年8月,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History
9月,外国语学社成立。外国语学社也叫“留俄预备班”,在这里,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的进步青年将接受短期的俄语培训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为今后的留学苏联做好准备。
1921年4月,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成立,为远东各国共产主义组织培养年轻干部。5月初,外国语学社培养的首批学生启程前往莫斯科。
毛泽东创办俄罗斯研究会组织湖南青年赴俄勤工俭学
早在1920年初,毛主席就萌发了去苏俄留学的想法。他在当时与彭璜的通信中提到:“留法不如留俄”。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留俄学习的思想已经形成,他在湖南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于1920年9月底派出了第一批青年,来到上海外国语学社。这其中就包括: 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人。第一批留俄的学生中,有一半是经毛主席推荐的,他们为党留学,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从渔阳里到莫斯科
今天,我们从上海直飞莫斯科只需9小时;100 年前,首批赴俄求学的青年从上海出发前往莫斯科,足足走了2个多月。图中的红点是当时的交通站,他们经长崎到海参崴,转到黑河后坐火车抵达莫斯科。
02
真理与信仰
寻求真理
这是一群特殊的留学生,他们深知前方等待的并不是什么博士、硕士学位,而是革命生涯、是斗争、是监狱,是流血,是牺牲。但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们甘愿接受革命风暴的洗礼。
红色殿堂——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中山大学)
赴苏的留学生主要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刘少奇、任弼时等第一批中国学员就是东方大学中国班的学生。1925 年,共产国际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办了中山大学。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实现孙中山的临终嘱托,宋庆龄决定访问莫斯科。她到达莫斯科时,受到了苏联各界的热烈欢迎。访问期间她专门去中山大学看望了中国学生。
军事留学生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是世界四大军校之一,共和国 10 位元帅中有 5 位都在这里进行过军事学习。刘伯承元帅、第一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等都曾在这里学习。
刘伯承留学时已经 36 岁了,但是他非常地刻苦努力,不到半 年俄语水平就非常高了。后来刘伯承在南京创办军事学院时,所使用 苏联的军事教材,其中有很多都是刘伯承亲自翻译的,所以被称为“元帅翻译家”。
萧劲光是第一批留学生,两次赴苏联学习,被毛泽东称为“我党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军事家”和“大知识分子”。
“红色摇篮”——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子女很多都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过。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直到今天俄罗斯仍以卫国战争老战士对待他们,为他们颁发勋章或奖章。这些孩子中的佼佼者就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03
留学与革命
中共旅莫支部
中共旅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国外建立的较大的支部组织之一。
投身革命
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留苏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通过组织出版书籍和刊物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他们作为中共代表还积极参加共产国际的历次重要会议,在会上介绍中国革命的情況,传递中国声音。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0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就有15位留学苏联,他们分别是:叶挺、左权、赵一曼、刘伯坚、陈延年、王若飞、关向应、冯平、向鑫予、瞿秋白、陈潭秋、罗亦农、朱瑞、何叔衡、赵世炎。瞿秋白是第一个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他牺牲的时候只有36 岁。左权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共产党最高级别将领。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整整学习了 3 年。